新經典——中國當代藝術專場 12月21日 星期日「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京廳I 20:00」
鳳凰國際14秋拍將於12月19日-12月21日在南京香格裏拉大酒店舉行。此次秋拍鳳凰國際首次推出“新經典——中國當代藝術專場”,集中推出來自蘇天賜、陳逸飛、羅中立、周春芽、楊千、徐弘、毛焰、尹朝阳、羅荃木等最知名且市場最為活躍的現當代藝術家作品。
其中陳逸飛油畫《彈吉他的女孩》、《周莊》、《威尼斯水景》等作品,均作為藝術家成熟時期,是各個系列的經典代表作。此外,還有羅中立的《擁抱》、周春芽情欲系列代表作《綠人》、楊千《誇父追日》、尹朝陽的《神話》和《情侶》等經典代表作釋出,值得各位藏家期待。
本次秋拍专场还集结了一批备受关注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如崔宪基、李繼開、他们、于向溟、張小濤、李博等,他们扎实的艺术价值与潜在的市场价值,必将吸引众多藏家的注目。
崔憲基(b.1962)
水墨NO.6
綜合材料
展覽:1、狂草十年-崔憲基個人展,元典美術館,2013;
2、崔憲基文獻展,馬奈草地國際藝術中心,2013
出版:收錄於崔憲基2013個人畫冊中。
尺寸:150×300cm
RMB 300,000-500,000
感知和感覺是崔憲基藝術創造的源泉,《水墨NO.6》是其對感覺極為傾注的綜合材料作品,客觀與主觀之間的撞擊不斷產生一種新的創造欲望孜孜以求追隨著生命步履。此幅作品尺寸較大,通過體量和色彩占據著整個空間,不同顏色的線狀的形體提示著一些書法的造型因素。是其綜合材料作品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水墨NO.6》在形式上的革新並不亞於作品的內容,它同樣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清楚地認識到這一事實,對於我們正確理解藝術家的作品顯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換句話說,就如同藝術家在卡爾•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肖像照片裏面放入自己的照片,再用布將它們層層包裹起來一樣,通過迂回的手法,藝術家將他對童年時期學習到的真理——社會主義思想的懷疑表現了出來。他在這層層布之上寫下了類似於“6x9=69”,“?=!!!”這樣令人費解的符號,提出了對學校學習中所“灌輸的思想”是否真實的質疑。6x9並不等於69,而應該是54;但他卻故意顛覆了這種普遍性的常識,認為6x9也有可能等於69。在這一點上,藝術家本人不僅僅是造型上的反叛者,更可謂是敢冒顛覆常識之險的異端者。但是,顯然他又不屬於詭辯論者或不可知論者之流。很多藝術家們正是通過像崔憲基這樣的做法,才實現了自身在對世界和現象認識上的擴展。此外,崔憲基也不是毫無根據的懷疑論者,這從他將自己的照片和曆史人物進行並置這一點上便可看出。這是因為作品中展現出的,不是囿於用所學習到的思想進行思考或是行動的主體,而是一個運用獨立思考做出決定的主體。近來,他又在包含這種內容的作品中添加了形態不明的人物輪廓,這個被留有想象的空間所意味的便是觀賞者。在這樣的作品中,藝術家的意圖被表現得更加明確。在明淨如鏡的畫面前站立的觀賞者,霎時間發現了在曆史人物和藝術家間存在的那個自己。在畫面上沒有觀賞者投影的時候,他們不過是聽藝術家講故事的聽眾而已,通過作品反觀自照,使自己從聽眾轉變為說話的人,也就是轉化為靠自身去編織故事的存在。所以,藝術家便在這個作品之上提出了“我懷疑著我所學所信的東西,而您的想法又如何呢?”的質問,對於這個問題,觀賞者只有從作為主體和能動的立場出發,才能獲得闡釋的可能性。一旦“我”的主張成為的一味規勸,那麼在半透明的布上,有意識寫錯的“公式”和“符號”也可以說成是為觀賞者自由的闡釋而留存的“可能性的空間”。
— 參選自崔泰晚《從直觀到概念,從表現到裝置》
于向溟(b.1974)
荒城之三—冷床
布面油畫
尺寸:185×225cm
RMB 180,000-250,000
“在追求物質的絕對時刻,文明發展的副作用中,又有什麼比得上人心的荒蕪?在人心的荒蕪裏,沒有信仰,只有貪欲、背叛、自私與拋棄……那裏,就是我們的荒城!”
——于向溟。
于向溟是近幾年突然闖進北京當代藝術領域的一匹黑馬,曾被評為2009最值得關注的九位年輕藝術家之一,是新近浮出水面的70後藝術家的代表人物。《荒城之三—冷床》正是創作於2009年,是于向溟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荒城系列”是他將自己的思考集中在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和普遍人性的塑造上,並將長期思考積蓄的對人類生存現狀不滿的沖動在作品中宣泄。
他們
北京CBD
布面油畫
尺寸:180×280cm
RMB 150,000-200,000
賴聖予,楊曉鋼,於2004年同時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由兩位如此年青的藝術家組合成的“他們”,作為藝術小組開始各種藝術形式的探討,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形成了其獨特的繪畫風格,藝術家們用他們自己獨有的繪畫語言來真正描述出人類的心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經曆了視覺和心理上急劇的變化,從而出現了由文化沖突而引起的混亂所導致的複雜社會現象。而“他們”的作品就是由這樣的社會性背景而產生的。作品裏以室內和室外所造成的鮮明對比,來系列性的描述出當今現實社會和現代人的心理。創作於2006年的《他們--北京CBD》正是這一類作品的典型代表,是“他們藝術小組”在繪畫技術和觀念上成熟的體現。
局部一
李博(b.1982)
綠點菱形紋
綜合材料(布、黃金、寶石顏色、烤漆、鋁板)
出版:《N.B.李博》畫冊
尺寸:285×86cm
RMB 200,000-260,000
對於死亡人人都無法逃避,那是我們生下來就知道的終點。而在這生命的路上人類也都是對抗和逃避著死亡,這也是追求著終極的自由。所謂虛擬網絡在今天的作用造就大於現實的網絡,它已經改變了人類太多,思維方式以及讓知識和交流不在被霸權,讓信仰也在悄然的轉變著,這是人類通過互聯一起創造的新的神,目前這個神也是達到現實中某種自由最快的方式。
—— 李博
張小濤(b.1970)
幻影
亞麻油彩
尺寸:100×150cm
RMB 80,000-160,000
張小濤在新繪畫、新媒體實驗動畫領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系統,他對中國社會發展及傳統文化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其作品中的藝術理性指向社會理性。不同於其他作品,《幻影》在瑰麗中帶著深沉的氣息。畫面是紫色營造出的瑰麗氛圍,富有形式美感。一抹紫色的筆觸下面是一只長著大嘴的青蛙。青蛙邪惡的眼神和神秘的感覺與之前瑰麗穩定的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種沖動隱藏在看似安靜的的表面之下。這種強烈的對比讓畫面充滿張力,是藝術家焦慮不安情緒的宣泄。這是他社會理性的表現,欣賞他的作品可以感知到他的社會理性,感受到他對時代變遷的一種憂思,對存在和死亡的認知。他說這個社會是需要痛的。張小濤作品裏反映了社會理性內部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沖突。張小濤用藝術的形式把社會主體的非理性狀態和社會化進程中相對理性的生存環境的沖突、對抗性揭示出來。
余慧(b.1975)
亞當的花園
布面油畫
2008年作
尺寸:150×250cm
RMB 120,000-160,000
賈剛(b.1974)
我們的舞蹈
布面油畫
2009年作
展覽:新銳視覺當代藝術邀請展,2008
出版:《新銳視覺——當代藝術家邀請展》,2008
尺寸:150×120cm
RMB 80,000-120,000
渾圓的身形、微微變形的可愛五官、惺忪的眼神,慵懶隨性的姿態,這就是賈剛繪畫中的人物。這形象中明顯有中國唐代仕女的影子,她們豐潤、嬌憨,慵懶自在的神情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淡淡傷感。 賈剛塑造的人物傳達著普遍生活中人的情感與欲望:輕松快樂、痛苦憂傷、虛無迷惘、沉醉幻想、溫情纏綿、平等和諧……仿佛避開了現實世界的幹擾,處身於另一個容易快樂也容易滿足的國度。
“我夢想著每個人在這裏都是一樣平等的,不再有欲望,不再有美醜、好壞、善惡、尊卑、貧富、得失等的差別。”藝術家想表達的也許就是簡單的生活的態度:享受每一天,不必勉強甚麼,隨遇而安。 這是在當下忙碌、快節奏的當代社會中的一種精神渴求,就這樣被新生代藝術家舉重若輕地表達出來。
趙能智(b.1968)
女人
紙面油畫
2006年作
尺寸:115×80cm
RMB 30,000-50,000
多年來,畫家趙能智一直以人的頭像作為他創作的母題,但與傳統的肖像畫家不同,他並不是要突出現實中某個人的外在特點與內在神韻,而是要表達當下生活中某些人共有的“類像”。由於這種“類像”與依照寫生出現的圖像不同,是在現實的基礎上根據某一類人特點創造出來的一種比較主觀化的藝術形象,並明顯與傳統的圖像系統已經完全斷裂,因此人們在看趙能智作品時,絕對不應該從中去體驗某種審美的情懷,而應將其視為某類人生存的符號來閱讀。從這樣的角度出發,你最終會發現,對於趙能智來說,人物的頭部僅僅是作為一種畫畫的動機來使用的,而他的本意也不過是要使世人通過作品回想起一些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比如說,在他前些年創作的架上油畫中,他更多是借助青年人的面孔,來表達當下消費社會中“新人類”自我分裂的青春狀態。 — 魯虹
朱海(b.1980)
藍色的天空
布面油畫
2007年作
展覽:首屆“新動力--中國”當代
藝術雙年展,2006
尺寸:180×200cm
RMB 80,000-120,000
為朱海的繪畫完成一篇完整的闡釋性的文章是困難的,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當下繪畫中並不多見的特殊的視覺性,或者說,它們視覺上自身的完滿使得作品獲得了特殊的“自在”與“自明”。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深深的感覺到純粹的視覺力量。而這恰恰是朱海的作品在被觀念的喧囂所遮蔽的當下藝術格局中給我們的一個有力的提示。正是通過這些用敏感的詩人氣質營造出的特殊當代視覺寓言,藝術家用他那雙特殊的心靈之眼,打開了我們的眼界。 — 朱海
段江華(b.1963)
牆
布面油畫
2010年作
尺寸:80×100cm
RMB 80,000-100,000
段江華濃厚近乎暴烈狂放的筆觸,黑暗深邃,直探人性世界中權力消長的循環:從權力崇拜、追尋、消失以至重獲,對如此周期般循環的深沉省思。在這樣的軸心思考範疇內,其作品中也不斷質疑由古至今,人與周遭環境的動衡關系、以及其間權力掠奪及崇拜的起落更迭。段江華精密地處理視角,讓視覺消失點置於畫面中的水平線上,將觀者強力拉入他畫中孤寂封閉場景之中。一種無以名狀的詭譎,以黑暗姿態全面籠罩,對觀者投射出一道晦澀難解的謎題。藉由重返其童年在文革間的成長記憶,段江華透過一種悲劇英雄似的詠歎表現,拼湊出過去中國經曆的政治變遷、世事人非的曆史陳跡,重新構建出迴盪在曆史殘跡中,卻被遺忘的一縷欲望升華。
李新建(b.1964)
天堂樹(四月天)
布面油畫
2013年作
展覽:浮華-世相
出版:《浮華-世相》,P10
尺寸:200×110cm
RMB 80,000-120,000
李新建受西方繪畫思想和繪畫理念的影響深遠,在觀賞他的畫作時不禁聯想到法國的浪漫主義繪畫。色彩的運用,可以很純淨,如天堂般聖潔,在他的畫作面前,不由地寧靜下來,靜靜地立足欣賞。他的畫作也可以將色彩用的很豐富,筆觸也可以不像前一種風格一樣隱藏起來,而是將筆的行動軌跡顯現。如同寫意畫一般任意揮灑,豪放的氣勢能夠率先征服人的內心,進而在沉浸於他的畫中世界裏沉靜地體會。質感的塑造和平面美術表現的種種抽離變化很耐人尋味。這種變化感很引人青睞,不僅僅是因為潑辣的用筆用色,還因為作品普遍地契合中外審美規律。藝術的關鍵是感染人,這點都已經達到了,其他方面自然也毋庸置疑。
— 丁亞雷
江苏凤凰国际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设置
时代的丰碑——纪念魏紫熙诞辰100周年专场
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画派专场
新美术写实主义的春天——国立中央大学专场
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场
文心万象——新文人画专场
传承与超越——中国书画专场
新方阵——中国当代水墨专场
新经典——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锦绣天工——明清宫廷服饰专场
黄檗宗风——海外回流书画专场
民国往事——民国及清代书画专场
预展|时间
2014年12月19日-20日
拍卖|时间
2014年12月21日
拍卖|地点
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