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化及其与经济大环境的关系与互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因为在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品资产化的步伐在加快,人们对艺术品资产价格的走势也越来越关注。不久前,美联储表示“不采取进一步的经济宽松政策,经济可能无法保持强劲增长”。同时,美联储在结束货币政策会后宣布,启动新一轮“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标志着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正式启动。这种以大量印钞来拯救经济的方式负面作用是明显的,它对经济和风险资产的边际效用递减,而且将造成流动性泛滥,宽松政策将利好全球股市及贵金属,对艺术品资产的影响更应值得研究。特别是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微妙期。过高的关注度与不断明朗的发展大势,或许能够提前释放人们的预期,这是我们观察今年秋拍最具挑战意义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研究视角。
毫无疑问,中国的通胀压力在加大。当投资的重要渠道出现问题的时候,艺术品投资备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发现,艺术品资产市场具有高敏感性与脆弱性的特性。说其敏感性与脆弱性,主要是由于其离实物经济形态较远,人们对其状况及规律的把控始终处于一种信心不足的状态,所以实物经济资产市场上扬,艺术品市场会表现出6~8个月的滞后期,而实物经济资产市场下跌,艺术品市场往往会应声而降,反映出较高的响应性。即艺术品资产对一般资产的价值提升回应慢,对一般资产的价值下降回应快。
另外,我们在几年前研发艺术品投资时钟理论及工具时注意到,英国巴克莱银行关于英国不同资产类别市场表现的研究报告表明,从“二战”到2004年间,包括艺术品在内的有形资产市场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实际增长,而股票则极端取决于通货膨胀。具体结论是:在高成长与高通胀期间,艺术品市场增长率为92%,股票为4.4%,房地产为8.1%;在高成长与低通胀期间,艺术品市场增长率为75%,股票为4%,房地产为11.0%;在低成长与高通胀期间,艺术品市场增长率为0.3%,股票为4.1%,房地产为-4.2%;在低成长与低通胀期间,艺术品市场增长率为0.9%,股票为11.1%,房地产为47%。由此可见,作为资产的艺术品市场是在经济高成长和高通胀的时候表现最佳;在经济高成长、低通胀期间次之;在经济低成长和高通胀期间最差。如果这个结论具有参考性的话,大环境会不断推动人们关注艺术品投资市场。随着艺术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特别是投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艺术资产配置发展的条件在成熟,这些都会进一步催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信心。
当人们普遍地看低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的时候,也许最不应该忘记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还没有垮掉,市场走势更多的是来自市场信心的动摇。根据我们的分析,今年秋拍也许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小高潮。我们在看到不利因素、问题与风险的同时,更应看到一些机会与机遇。这是今年秋拍需要我们具有的一个重要视角,机会往往蕴藏在混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