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场 12月21日 星期日「南京厅I 上午9:00」
南京艺术学院复建原上海美专校门
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时的刘海粟像(1912年)
30年代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女人体模特和师生的合影
南京艺术学院,前身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由刘海粟及其画友在1912年创办,是‘五四运动’前夕,我国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最富有影响的组成部分。上海美专走过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它的不平凡的业绩,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为宗旨。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艺术界进行了一次狂飙突进式的革命,在四个方面开创了划时代的第一:
一是首创男女同校,打破封建陋习,这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震撼性。即使在以留美预备学校为发轫的清华大学,也要在1928年才开始招收女生。
二是首创裸体女模特进行人体写生,倡导了科学的学术教育观,冲决了封建伦理。有人称当时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为提倡性教育的张竞生,二为唱毛毛雨的黎锦晖,三为提倡一丝不挂的刘海粟。
三是首创大规模的旅行写生,开阔师生视野,打破旧式封闭教育。
四是首创中国第一本专业性《美术》杂志,提倡现代美术观念和新型美术改革。
正是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方式一系列的大胆举措,使这所私立性质的学校具有勃发的活力和新兴的能量,在当时不仅凝聚锻炼了一批卓越的艺术师资,同时也吸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源。如先后担任教授的有姜丹书、潘天寿、谢公展、诸闻韵、马孟容、张善孖、张大千、关良、马万里、汪亚尘、贺天健、黄宾虹、俞剑华、郑午昌等,而先后就学的有钱鼎、吴茀之、张书旂、许士骐、蔡若虹、李可染、程十发、来楚生、谢之光等,从而由师生共同构建了精英团队和大师群体,使中国美术艺苑星汉璀璨,群贤毕至。在中国现代早期的艺术教育中,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被光荣地载人史册。
刘海粟
岁寒苍翠
水墨纸本|镜心
132×68.5cm
说明:
1、嘉德2012年秋季拍品。
2、原藏家为澳洲资深藏家,与关良、谢稚柳、刘海粟等海上名家过从甚密,所藏均得自本人。
刘海粟
梅花
水墨纸本|立轴
106.5×51cm
说明:嘉德2012年四季拍卖第二十九期拍品,新加坡画家黄宝芳旧藏。
黄宾虹
山亭琴趣
设色纸本|立轴
117.5×40cm
著录:
1、《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
2、《浙江四大家》,西泠印社出版社。
展览: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6月6日—29日,香港艺术中心及香港大学艺术系联合主办。
说明:潘天寿手题本幅。
包兆龙简介:包兆龙(1895—1982),又名大澍,袓籍浙江宁波,先后育有三子四女,为世界船王、汇丰银行董事包玉刚之父。包兆龙于1930年代初期在汉口一带经营 工厂,制做鞋子和帽,至1940年转住上海开设银号,并于1948年迁居香港。
包兆龙热心公益,于香港设立包兆龙助学金,资助青年人升学深造,并曾资助香港苏浙公学扩展校舍。包兆龙其后亦于大陆各地参与多项公益项目。卒于1982年,享年87岁。香港政府于1984年追委包兆龙为太平绅士。
以包氏命名设施:
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香港大学包兆龙楼、东华三院包兆龙护理安老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包兆龙演讲厅
这件《山亭琴趣》作于1954年春,此时的黄宾虹已经91岁。1954年4月宾翁被选为华东美协副主席,但他的眼睛因白内障加重几近失明。但恰恰是这一时段(1953-1954)的作品却为李可染深深折服,1954年夏,李可染向其请教如何解决积墨积得次数多后产生“闷”的问题,而老人则以神遇而迹化之法点悟了李可染。1953年底宾翁给其学生刘作筹(虚白斋主)的信里说:“今年拙画已由学北宋画中稍稍改变,积有得意之作。”这大概是老人唯一自许之言。
从书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体现了黄宾虹晚年山水画创新再度变法的艺术风格。画中山水依然浑厚华滋,但设色的朱砂、石青、石绿或点染,或晕染,与黑密的水墨相辉映,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画面的朦胧雅致更融入了江南山水的秀丽韵味,笔与墨,情与景的交融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黄宾虹画此作时正是其眼疾手术后不久,视力尚待恢复,几乎完全是凭意念在创作。熟知黄宾虹画的人都知道,他最成功、最具魅力的作品也就产生在这一时期。视力越衰弱,胸中的意象越澄明,加上他晚年与生命抗争的紧迫感,笔墨意境则更加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奇迹,可以说黄宾虹之山水画,越晚年越精彩绝伦。
当然理解宾翁此时心境的还有潘天寿。在宾翁逝世的五年之后,潘天寿重新拜读这件《山亭琴趣》,并亲自为之补题画款:“山亭琴趣,甲午春日黄宾虹画。辛丑锦葵开候潘天寿题。”潘天寿写此作的用意不二;其一自然是对宾翁画艺的钦佩。二是当时政治环境对于传统国画的要求已经不再象宾翁在世时备受责难了。1950年宾翁出席浙江省第一界人民代表会议,重申“中国千百年过去绘画虽未尽善尽美,取长舍短,尤在后来创造特过前人,非可全弃原有而别寻蹊径。”这样不合时宜的话语自然没被接受。直到1961年潘天寿在北京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文教会议上的议题被通过后,传统中国画的地位终于被重新扶正。这时的潘天寿再题宾翁旧作的心情自然如同锦葵开后般重笑东风。因此这件《山亭琴趣》不但是宾翁化境之作,更是见证了两人共患难的友谊。
黄宾虹
拟关仝笔意图
设色纸本|立轴
36×27cm
说明:附宋玉麟、周京新、赵绪成边跋。
边跋:
宋玉麟:宾虹老人有“画须熟中生生,涩不浮滑,自有静气而不甜俗”之语。斯宾虹老人写生稿,墨迹真合此言。壬辰初夏于金陵钟山之麓草玄室获观因题,玉麐。 钤印:宋玉麐(白)、梅花山庄(朱)
周京新:余有幸拜读宾虹先生拟关仝笔意山水,但觉苍风扑面,逸气森森。前景斜出山岗,左右起伏,乱石磊磊,野却落落,一派深秋气象;后有高崖凸起,飞流断续,树影萧瑟,点点生风,叠岩裸举,虎骨熊形,锋秃墨韵滋溢,笔老法骨神清,全然宾虹老先生自家法度也。壬辰秋月,京新识于四明山庄。 钤印:京新(朱)
赵绪成:艺术的道路千万条,又不外乎三条:即继承,创新,继承创新之间也。艺术的根本在感动。感动又与本性、感觉、功夫、胆魄、境界相关;与天时、地利、人和相关。那是既复杂又简单事;是既说的清楚,又很难说得清楚的事。这恐怕是所有艺术的真实。若何?哈哈。辛卯年冬月于南京,绪成。 钤印:赵(朱)、绪成(白)、九九公(朱)
关良
闹桃图
设色纸本|镜心
30×46cm
关良《简谈我的彩墨戏剧人物画》
“笔墨”。中国绘画,历来讲究用笔用墨,设色敷彩。这是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画家认真研究的艺术手段。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骨法用笔”是“六法”中很重要的一法。我个人的创作体会是:笔墨运用当向古今中外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学习(包括日本以至西方,也有善于用笔用墨的大家),要批判的继承遗产(也包括中国的和外来的),这样,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我们的艺术才能真正有所创新,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面目。石涛说得好:“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通过自己的探索,在笔墨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古人的水墨画面目是不同的。我不愿做古人的艺术奴隶,艺术上的“食古不化”是我历来反对的。
关良
红鸾喜
设色纸本|立轴
66×44.5cm
著录:
1.《百年中国画经典》P99,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2.《国画》P8,国画杂志社,2007年第2期。
3.《中国画观察》P16,长城出版社,2009年第12辑。
关良《简谈我的彩墨戏剧人物画》
“传神”。中国画讲求“传神”。我认为追求“神似”并不等于排斥“形似”。如果没有“形似”的基础,“神似”也等于无本之木。但是,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各人根据自己艺术发展要求,追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我要求能更偏重于“神似”,要自己的作品能够“传神”。如画《杀庆》的武松,他快到狮子楼时,先四面端详一番,是一种神情;到得见了西门庆时,咬牙切齿,满腔仇恨,那时的神情又是一种;最后与西门庆搏斗,怒杀之时,人物的精神、神情、眼神在表演艺术上要求达到一个高潮。因此在我的画里要求对武松这个人物的“传神”,也因时因地而各异。一个人的神,往往全系在两眼之中,因此古人学画,要求“画龙点睛”,“传神在阿堵”。盖叫天和梅兰芳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是极为讲究眼神的运用的。同是一个看,表演艺术家要求分出看、瞟、飘、盯、瞄……各种不同的眼神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画画也是一样,在我作彩墨戏剧人物画时,是待水墨快干的时候画眼点睛,这是一项很费心思的工作,往往一笔之失,前功尽弃,因为画中人的喜、怒、哀、乐,此时此刻全凭笔下一点来表现。因此,我必须面对壁上未完成的(就差“点睛”了)作品,考虑再三再四,究竟是点圆形:或是用方形,甚至用三角、长方,横块、直块……直到自认为熟了才毅然决然落下一笔,往往这一笔用好了,我才能长长舒一口气,因为“总算神气出来了”!如果点坏了(这也是常有的事),我必须从头来过。总之,“点睛”在“传神”中是起决定作用的。
陈大羽
大吉图
设色纸本|镜心
137×69cm
说明:即将出版于陈大羽画集,陈大羽艺术基金会编。
鸡是陈大羽大写意绘画中最擅长表现的题材之一,其画笔勾勒出千姿百态的鸡:打鸣鸡、觅食鸡、孵蛋鸡、迎春鸡、起舞鸡等。淋漓尽致的笔墨和干练精到的造型令观者过目不忘。据其子陈显铭介绍,陈大羽在生活最艰苦的时期养了很多鸡,所以对鸡的神态、动作把握得非常精准。 陈大羽画鸡与齐白石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当年他曾呈一件《雄鸡图》请恩师齐白石教正,大师仿佛看出了大羽的未来,遂命笔在《雄鸡图》上写下:“有此画鸡之天份,天下人自有眼福,况天道酬勤。大羽弟应得大名。”为了画好鸡,陈大羽曾画过习作上万张,通过扎实的苦练,不懈的追求,陈大羽终于称为“一代名家”,素有“白石虾虫悲鸿马,可染水牛黄胄驴、苦禅老鹰大羽鸡”的说法,可见人们对其艺术的肯定。
此幅《大吉图》作品,画面上红梅竞放,雄鸡昂首高歌,纵览全图以篆意入笔,用笔轻徐疾涩,墨色染泼相兼,极富浓、淡、干、湿等墨色变化,设色稳重中又有绚烂。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梅花显现出篆书的意味,有浑厚、挺拔之姿,公鸡的侧锋单笔则来自白石老人,有雄健、朴拙之趣。在层次井然的红梅簇拥围绕之下,一只雄鸡正昂首高歌,冠羽怒张,意气自得的神态,其英姿勃发的风貌,桀骜不驯的个性,神采奕奕的态度,使人不自觉间有振奋进取之观感。
陈大羽
大吉
设色纸本|镜心
68×45cm
陈大羽
蜡嘴小鸟
设色纸本|立轴
89.5×48cm
著录:《陈大羽——纪念陈大羽100周年诞辰书画精品集》P48,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
陈大羽
一枝晴翠媚鳞影
设色纸本|立轴
95×46cm
朱屺瞻
秋味芋香
设色纸本|镜心
31×47cm
朱屺瞻
菊黄蟹肥
设色纸本|立轴
68.5×69cm
朱屺瞻
鸡冠花
设色纸本|立轴
97×60cm
朱屺瞻
水仙
设色纸本|立轴
89×47.5cm
程十发
少女与鹿
设色纸本|立轴
68.5×45.5cm
胡也佛
仕女
设色纸本|镜心
52×36cm
唐云
不倒翁
设色纸本|立轴
39.5×29cm
著录:《荣宝斋》P63,2005年7月特刊书背作品。
唐云
山水
设色纸本|立轴
93.5×39.5cm
江苏凤凰国际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设置
时代的丰碑——纪念魏紫熙诞辰100周年专场
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画派专场
新美术写实主义的春天——国立中央大学专场
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场
文心万象——新文人画专场
传承与超越——中国书画专场
新方阵——中国当代水墨专场
新经典——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锦绣天工——明清宫廷服饰专场
黄檗宗风——海外回流书画专场
民国往事——民国及清代书画专场
预展|时间
2014年12月19日-20日
拍卖|时间
2014年12月21日
拍卖|地点
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