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儿简记

周京新·2011-02-21 0条评论
摘要: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诸体例中择其一而为之,似乎是中国画行当独有的从业习惯,我并不屑于这种莫名其妙的老习惯,总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而 且它太古板,太老套,太迂腐,没劲。然而,大概是本钱不济、无力周旋的缘故,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几乎一直是老老实实地守着人物画这个家,没出过门。虽 然上学的时候山水、花鸟都正儿八经地学过,并非一无所知;虽然在干自己的人物本行时,常常因为自家里可淘拾的东西太少,不得不拿些好看的山水、花鸟画来 “充饥”。但直到真的有余力、有闲暇定下一阵心思...

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诸体例中择其一而为之,似乎是中国画行当独有的从业习惯,我并不屑于这种莫名其妙的老习惯,总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而 且它太古板,太老套,太迂腐,没劲。然而,大概是本钱不济、无力周旋的缘故,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几乎一直是老老实实地守着人物画这个家,没出过门。虽 然上学的时候山水、花鸟都正儿八经地学过,并非一无所知;虽然在干自己的人物本行时,常常因为自家里可淘拾的东西太少,不得不拿些好看的山水、花鸟画来 “充饥”。但直到真的有余力、有闲暇定下一阵心思、拉开一阵架势,去山水、花鸟行的屋里串串门儿的时候,才真正尝到了自家里少有的那种宽敞舒适、轻松惬 意、自由自在、新鲜异样的好感觉。

也许是在自己家里被斤斤计较难伺候的人物们拖累惨了,到宽宏大量好说话的山水、花鸟家里串串门儿,就似 攀悬崖的人一旦走在了平地上,脚底下直觉得轻松,进而打心眼里生出了一股也要游游山、玩玩水、观观鸟、赏赏花的闲情逸致。不过,因为吃惯了苦头,我晓得, 不能刚闻到点甜味儿就乐昏了头,感觉再怎么轻松,手上也不能怠慢。于是乎,新兵马未动、老粮草先行,我一方面将自家里已有的与山水、花鸟有关的存货翻出来 培养感觉、温故知新;一方面攥着在人物行里闹革命时用的武器调整套路、再接再厉。结果,往日里司空见惯的惊险争斗,一下子变得和平安宁了,自己用来对付人 物的“水墨雕塑”手段,在山水、花鸟身上竟然也挺好使,而且越发顺手了,同样的笔、纸、墨、水,在和和睦睦、服服帖帖的景儿、鸟儿们的迎合下,就能出落得 顺顺溜溜、滋滋润润的,与别别扭扭的人物打交道时要费一番力气才办得到的事儿,在这里则一拍即合,好生爽快。难怪人物行里转移到山水、花鸟乐园的历来不 少,而山水、花鸟行中投奔于人物战场的却一向罕见。

其实,自己串门儿的好感觉并非凭空而来,这些年在家画画,虽然对付的尽是些零零碎碎、 斤斤计较的人物,以及怎样才能在搞定人物的同时搞定笔墨,并将被搞定的人物与被搞定的笔墨再结结实实地搞定在一块儿等令人头疼的难题,但是外出采风,跑到 新疆、西藏、海南岛各地,最爱看、最动心的却尽是些山水风光、鸟语花香。如此眼里看的是一套,手上忙的是一套,触此景而生彼情,可谓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就 等着一试身手,化不相干为相干了,而这里所要依托的本钱,正是自家里多年来琢磨、使唤的笔墨勾当,虽说难伺候的主儿既然伺候得了,好说话的客人应该更加不 在话下,但真的从相干的地方转移到不相干的地方,并要化不相干为相干,非得把自家的笔墨本领修养得品更正,格更高,质更精,量更广,它的德行、造化才能愈 加正大宽厚。等到它在什么地方都能立得住脚跟,与任何“不相干”的东西都能打得通交道,就没必要把它拴在一棵桩子上转圈圈了。

可惜的是, 笔墨历来就是个厚待山水花鸟、唯独怠慢人物的偏心眼,在传统五花八门的笔墨法范中,明显可见仿植物、仿动物、仿气象等仿生情结,广为流传的如有:披麻皴、 牛毛皴、雨点皴、柳叶描、蚂蝗描、行云流水描等等等等,而与人物有关系的只依稀听说过一个“骷髅皴”,也还是用来画山水的。我估摸着,传统笔墨里之所以没 有鼻子皴、眼睛描之类的“法”出现,有二方面原因,其一,人物自身的骨肉形象太复杂、太琐碎、太难缠,又是自家眼皮底下的东西,低头不见抬头见,反而容易 麻木,先辈们或许是烦他们,或许是怕他们,或许是搞不清他们,不耐烦拿他们去琢磨什么“皴”什么“描”的,“兔子不吃窝边草”嘛。其二,植物、动物、气象 等自然造化天生就比人物要入画,以它们为原形制“皴”造“描”可谓多快好省,足以尽情尽兴,舍难求易之下,就此冷落了人物。由此可见,“皴”、“描”之类 的传统笔墨样式,就是将生活原形捣鼓成有品格质量、能给画里造型添砖加瓦的玩艺儿,这些玩艺儿是画里的零星骨肉,没有它们还真不行,但若把它们搞得像有固 定面值、图形的钞票一般,让所有的画人拿着它们在画里流通,那就成问题了。我一向讨厌使用通货,无论到什么地方,我都觉得再精美的通货也不如自家的土产 好,故而,我笔下的山水、花鸟与我笔下人物们的“下场”一样,都是被我从光天化日里劫获了“原形”,捉回来捆在自家的手术台上开膛破肚,易心换肺,大做自 以为是的文章,直把它们搞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了才罢休,就像生活里的人已然变成了我画里的人——此人非彼人似的,此山非彼山,此水非彼水,此花非彼花, 此鸟非彼鸟啦。得来这些“战果”,靠的正是家养的“水墨雕塑”子弟兵上阵出力,它们真是劳苦功高哦。俗话说得不错: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串 门儿的感觉真好,好得让我有了常来串串,多处串串,进而赖住不走、拆掉隔墙、几家合一家的念头!我想,既然在人物身上赚到些过活的盘缠,自给有余还供得上 串串门儿;既然对外面眼见的山水、花鸟有那么依依不舍的兴趣;既然原先只用来开一个门的钥匙,正巧能把别的门儿也打开,那就不必担心自己串门儿时得来的那 份快活自在是不是侥幸?有没有犯规?会不会受累?只要心眼的确周正,力气着实够用,感觉真的很好,就成。

2002年7月于南京黄瓜园

显示更多
大家的评论
29
我也说一句...
  • 您要改变语言版本吗?
  • 确定
  • 取消
  • 3秒后自动关闭!
  • 提示
  •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
  • 操作失败请手动添加!
  • 您确定退出吗?
  • 添加好友选择分组
  • 添加关注选择分组
  • 附加信息选填(45字以内)
  • 确认删除这条回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