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6、7三天,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香港嘉德先后在港岛举行了七场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的拍卖,再把香港佳士得同期举办的“Asia+/First Open ”计算在内,短短时间内,八场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的拍卖汇聚于此。
现当代艺术风向标香港苏富比在此次秋拍中,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总成交额6.15亿港元,总成交率为87.7%。在随后举行的日场拍卖中,三场现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达到9.5亿港元,成交率高达80%,其中有九位艺术家作品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现当代艺术跨国界的热络演绎,足以说明2014秋季市场迎来了一个拍卖机构和国际藏家互动的胜景。
本次凤凰国际2014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精心征集了一批亚洲顶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陈逸飞的《周庄》、《威尼斯水乡》,周春芽的《绿人体》等重量级拍品,我们将依次推出,以飨众位藏家。
《弹吉他的少女》
陈逸飞
93.5×73.5cm
布面油画
说明:附作者与作品合影。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油画精选集》P1,天津杨柳青画社,2005.10。
出处:澳门艺术品收藏家赵汝健先生。
该画作于2003年,是浪漫写实主义画家陈逸飞的又一力作。
画中人物是一位弹吉他的少女,金发、长耳环,正在自娱自乐的音乐手,呈现出一位典雅、深厚而又柔美的境界,格外楚楚动人。陈逸飞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的是一种怀旧气息,其中以弥漫着一种古典与纯净、浪漫与情感互动的作品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深处。这与陈逸飞的浪漫性格、写实功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年追求典雅的艺术之梦在“文革”时中断,相反却造就了陈逸飞的写实功夫,他周围的艺术是以苏联为模板的写实主义,陈逸飞白天黑夜地把素描的基本功打得非常结实,在俄罗斯写实主义油画技法中找到了足以滋养长大的技术性基础,这是时代给他的。
陈逸飞是被西方人承认的极少数华人画家之一,他的画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成功,也是他的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普遍得到世人的承认有关。
《周庄》
陈逸飞
118.5×148.5cm
布面油画
出处:澳门艺术品收藏家赵汝健先生。
1984年,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西方石油大亨、艺术品收藏家阿曼德·哈默,来到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将刚刚购得的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一时间,在海内外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被广泛传颂为佳话;其意义非凡深刻而又深远。
半年之后,陈逸飞先生根据自己以南塘桥为题材的作品《晨》设计的,被选为1985年“国际邮票节”的首日封,在日内瓦发行。也使默默无闻的双桥以及藏在深闺中的水乡走出了国门,使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领略到了中国水乡古镇所特有的令西方城镇无法比拟的旖旎风情。而周庄水乡系列,也让中国青年油画家陈逸飞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名扬全世界!
因此完全可以说是:“周庄创造了世界级的陈逸飞,陈逸飞也创造了世界级的周庄!”所以,在所有陈逸飞的画作里,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就是陈逸飞创作的“故乡的回忆─周庄水乡系列”。
陈逸飞笔下的周庄,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非同寻常的宁静,它使人神往,令人陶醉,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在它的笼罩下,浓郁的异国情调及东方神秘气氛油然而生。这是主观的、浪漫化了的江南水乡,它是建立在西方对东方的想象、理解和需求基础之上的,这正是典型的“东方主义”特征。它让西方人看到了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一个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却为他们所能理解所能想象所能解读的“东方”。
《威尼斯水景》
陈逸飞
58×77cm
布面油画
陈逸飞在艺术界早早崭露头角,文革之后他寻访西方,更为系统的学习了西方油画。其间他游历各国观摩学习,也创作了大量油画,或许是出于对江南水乡的眷恋,威尼斯成了他这一时期最锺爱、也最为擅长的题材之一。
作品《威尼斯水景》,这座著名的意大利水上古城,通过画家厚重而细腻的层层赋色,令威尼斯明媚柔和的光影色彩跃然而出。与同一题材的油画相比,这件作品在总体上显得更为沉静、优雅,虽然隔岸相望的是地道的欧式建筑,典型的威尼斯水城贡布拉(人工划的小游船),而画面流淌的底蕴却与江南水乡隐隐相通,这是陈逸飞艺术中的独到之处。
陈逸飞留洋期间的这一系列作品,标志着他的创作由之前传统的现实主义逐步转向融入个人诗意情怀的浪漫写实主义。能够自由地选择创作主题、抒发个人情怀——这是此前中国的现实主义画家未能做到的;而严格的学院训练、细腻的写实画风——这恰恰又是身处现代主义浪潮下所失落的。陈逸飞的成功正在于将失落的部分完美融合于自己的创作中,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世界的承认。
《绿人》
周春芽
53×45cm
布面油画
周春芽留学德国期间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回国之后长时间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除去这些教育和学习的影响,中国传统国画艺术中特意回避和克制的欲望和情欲,一直是周春芽作品中的重要线索。
《情欲》系列在周春芽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处在十分特殊的位置。这一系列始于1998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与《石头》、《绿狗》两个系列基本处在同一创作时间段,但其数量却明显少于后两者。在这一系列中,周春芽直面人的欲望、本能等原始情绪,采用更为直白、强烈的表达方式,挑战观者的审美预期。应该说,《情欲》系列显得复杂和黑色,在挑衅的表面下隐藏着对当下自我与社会的诘问和省思。因此,这个系列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周春芽其人其作,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而这幅《绿人体》在该系列中的独特之处在于:画面构成单纯却不单薄。从画面上看,周春芽似乎对文学叙述和情节不感兴趣,而对色彩和造型很敏感。周春芽试图探讨性、欲望与繁衍的本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也给《情欲》系列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情侣》
尹朝阳
95×111cm
布面油画
尹朝阳的绘画开启了“70后”艺术家关于青春感伤的主题探讨,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他的绘画始终把宏大叙事置于人性反省的关照之中,进而对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了感性的概括。在九十年代,以尹朝阳等人为代表的“青春残酷绘画”,重新使绘画在叙事性、图像概念以及美学趣味上,具有一种不同以往的实验性和思想深度,并构成九十年代前卫绘画的一个重要倾向。
《孤独的行星》
李继开
90×65cm
布面油画
“从小到大我都在应付生活,接受安排,混混沌沌地附和著,然后成了现在这样子。我只知道自己彷佛不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与参加者,而只是在旁观,在发呆,在这个队伍中游离着,然后渡过时光。”
——李继开
作为70后绘画的一个代表,李继开是卡通绘画的一个主要实践者。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一代人从一个理想的时代急速下滑的尴尬处境。李继开的作品中多表现的是“在高处冥想的孩子”,他们站在各种寓言想象的高处,诸如大蘑菇、古代练武或者佛教苦修的高空木桩、大方块积木搭起的柱子,甚至地球上。
作品《孤独的行星》,表现的是一个带有童话意象的主题,孩子踮着脚尖站在星球的表面,表现出一种脆弱的平衡感和白日梦的幻觉状态,他只是冥想,除了关注他自己的内在,他并不在意外部世界的。这种几乎处于绝对意义的自我冥想状态,使李继开的画面迸发着一种视觉力量。
与很多表现“可爱”的卡通作品不同的是,李继开实际上进一步表现了一种具有70后特征的自我困境和“解救”方式。画面男孩形象的痛苦感的根源似乎在于他的痛苦经验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心理空间,这个历程使得他和这个内心与一切无意义的事物建立起一种亲密感,从而作用于作品使之具有了某种自我超验特征的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