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拍卖会电子图录现已在雅昌网上线,更多拍品信息请参阅http://auction.artron.net/JSFH-1515/PMH205194/
本次凤凰国际2014春拍——“籍古遐心”古籍善本专场将推出书品完好且极具收藏价值的古籍善本共计四百余件。
其中《杜氏通典二百》为唐京兆杜佑纂,明嘉靖李元阳刻本。此为徐嘉炎、燉煌洪氏金寿、独山莫氏递藏,品相完好。另有《芙航诗十二卷》,清武进杨士凝撰,清康熙刻本。书写刻绝精雅,版面宽大,行格疏朗。通篇文字写刻上板,字体点划秀丽,爽朗悦目,墨色浓重为初刻初印之本。前有康熙又壬除夕茶坪老人徐永宣序,康熙六十一年恽鹤生序。此书可谓罕睹之物,黄裳先生以收清写刻本著称于世。另有一批《57年南京文物普查调查档案》内为57年南京文物普查的“花名册”。此批拍品中有近数百张文物调查表底稿,详细记载文物工作者和考古专家对南京地表文物的描述并附有大量照片,大多盖有“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西善桥人民公社”等各级政府公章,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凤凰国际2014春拍古籍善本专场由来已久,而古籍的投资是文化的投资,历届古籍善本拍卖均精品迭出,本次拍卖的善本更颇有研究和收藏价值。
三国志六十五卷
晋陈寿著
吴兴刘氏嘉业堂影宋刻本
线装21册 宣纸
37*22cm
民国著名藏书楼嘉业堂主人刘承干(1881-1963),得获宋刊本前四史,即蜀大字本《史记》、白鹭书院本《汉书》、一经堂本《后汉书》大字监本《三国志》之后,特辟“四史斋”珍藏,视为镇馆之宝,并倾其财力影刻之,以广流传。为此,刘氏特聘版本目录学大家叶昌炽主持校勘,延请擅长临摹字体的饶星舫写样,由仿宋字刻书圣手黄冈陶子麟亲自操刀,并购求名贵红梨木为版片,从民国三年 (1914)直至十七年(1928),历经十四寒暑方大功告成。以是之故,嘉业堂影宋刻本前四史,校勘之谨严,刊刻之精美,装帧之典雅,均堪称民国木刻善=本之翘楚。《三国志》在嘉业堂前四史中,后出转精,用纸最为上乘,流传较为稀少。本拍品极初印,开本阔大,纸白如玉,展卷若新。此书为清南林张均衡、民国湖南熊希龄(字秉三)旧藏。
影宋刻五代史记七十四卷
宋欧阳修撰 徐无党注
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宋刻本
线装12册 宣纸
31*18cm
此南宋本由杨守敬购于日本,嗣为缪荃孙所得,再为刘世衎所藏,遂请黄冈陶子麟影刻行世,陶子麟费近三年将书刻成。为陶子麟刻印的精品之一。酆更,清宣统法政科举人,著有《 厉期室诗文集》。
大学衍义補一百六十卷
明凉山邱濬撰
明弘治刻本
线装6函40册
24*15cm
《大学衍义补》是阐发《大学》经义,论述“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儒学著作。明丘浚(1420-1495)著。丘浚字仲深﹐号琼台﹐广东琼山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宋儒真德秀作《大学衍义》,发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诸义,但缺治国平天下部分。入明,丘浚博采六经诸史百家之文,加按语抒发己见,补其所缺,成《大学衍义补》。《大学衍义补》最早于弘治初刊行,此即弘治刻本,卷末有“皇明葵巳岁宗文堂刊行”牌记。
南村辍耕录三十卷
明成化刻递修本
线装1函10册
25.5*16cm
此为明山阴祁承煠旧藏之书,中有少量批校。祁承煠(1563~1628)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晚号密园老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任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地方官,官终江西布政使右参使。乐于汲古,藏书极富。初建“旷园”于梅里,另建藏书楼名“澹生堂”,又辟“旷亭”于游息之所。他的藏书富甲江左。又喜抄书,多世人未见之本。版刻精湛,纸墨优良,版心有“澹生堂抄本”五字,为后世藏书家所重。明代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南村辍耕录》是中国有关元朝史事笔记。亦名《辍耕录》。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著。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学识渊博,明洪武中曾任教官。元末避乱隐居松江农村,耕读之余,有所感受,即随手札记于树叶上,贮于罐中,后由其门生整理成书,共30卷,585条,20余万字。记载了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文物及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社会风俗、小说诗词等。为较原始的元代史料。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杂家类著录。
杜氏通典二百卷
唐京兆杜佑纂
明嘉靖李元阳刻本
线装50册合订25册
28*18.3cm
此为徐嘉炎、燉煌洪氏金寿、独山莫氏递藏。 徐嘉炎(1631-1703),字胜力,号华隐,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父肇森,为黄道周从游弟子,嘉炎与朱彜尊同里同举,以争名故,不相得。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充三朝国史及会典、一统志副总裁,因病告归。嘉炎著有《抱经斋诗集》二十卷,另有《说经》、《谈史》、《五代史补注》、《明史辨证》、《见闻杂录》等皆不传。炖煌郡洪金寿字兰泉,其曾藏有宋搨祖石绦帖,见朵云轩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子莫绳孙(1844——1919后)字仲武,号省教。知府衔,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随刘瑞芬出使俄国与法国,任参赞,藏书家。晚年独居扬州,整理和刻印祖父与父亲遗著,集成《独山莫氏遗书》六十六卷,其最大的贡献是编辑和刊印了莫友芝编撰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著录:1.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P153,2.《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政书类P637。
唐文粹一百卷
宋吴兴姚铉纂
明刻本
线装20册
26*17cm
此书经缪荃孙、徐乃昌、季羡林递藏,值得一藏。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总集.
何大复先生集三十八卷附录不分卷
明何景明撰
明万历刻本
线装8册
25*16cm
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弘治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此本为谢国桢旧藏。谢国桢(1911-1982)字刚主,河南省安阳人,曾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云南大学任职和执教,解放后相继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
老子通二卷庄子通十卷
明鄞县沈一贯撰
明万历刻本
线装12册 白棉纸
26.7*17.4cm
沈一贯(1531-1615)字肩吾,又字不疑、子唯,号龙江,又号蛟门。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人。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及诗人。当时著名诗人沈明臣的从子,具有较高的诗文造诣。沈一贯对于庄子的学说有一定的研究。沈一贯的庄注与历史上的诸多庄注是不同的。在沈一贯以前,庄注基本上没有批判庄子本身的,而沈一贯是带着审视和的眼光来注解和点评庄子的观点的。这也是其注庄的一个最大特色,在庄学史上提供了一个解庄的新视角。此书张邦伊旧藏,张邦伊字孺觉,明鄞县人。以父荫仕至陕西苑马寺少卿(见明诗别裁集)。
荆川文编六十四卷
明唐顺之撰
明天启元年陈元素刻本
线装20册
27.5*17
是书初刻初印,流传较少,原装二十大厚册。经清慈谿冯云濠醉经阁旧藏,最后回到唐顺之十四唐玉虬、十五世孙唐蜀华之手,也为藏书界一趣事。冯云濠(1807—1855)字文濬,号五桥,浙江慈谿人,道光十四年举人。喜藏书,足迹遍及川、广、云、贵。同时博采群书,搜藏珍版孤本,建有藏书楼为“醉经阁”,曾是浙江三大名阁之一,由咸丰帝御赐,藏书之名仅次于范氏“天一阁”。
大明万历己丑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五音集韵十五卷新编篇韵贯珠集不分卷
金昌黎韩孝彦、男韩道昭改并重编
明万历四年刻本
线装14册 黄皮纸
33.3*28
半页十行,行字不等。粗黑口,左右双边。大版框,框高29.3公分,宽19.2公分,字大如钱,椠刻精雅,字画丰腴,黄皮纸精印,为明代字书类之精刻者。(明代书中黄棉纸较白棉纸传世稀少,且此黄皮纸薄软细腻,非一般黄棉纸粗糙者可比)。《五音类聚》卷十五末有刊书牌记一行,文曰:“万历己丑重刊改倂五音集韻去声卷第十五”,《五音集韵》卷十五末附《双声迭韵法》,尾有刊书牌记一行,文曰:“大明万历甲午春日重刊《五音集韵》,至丙子孟秋吉日完”。
说文解字十五卷
汉许慎撰 宋徐铉校定
清初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
线装8册
25*17cm
此书常熟毛氏汲古阁据家藏北宋刻本校刊。
荆川文集
明唐顺之撰
清康熙间二南堂精写刻本
线装12册
25*16cm
此书经毗陵胡氏豹隐庐珍藏之后,又回到荆川后人之手,也为藏书界一佳话也。
芙航诗十二卷
清武进杨士凝撰
清康熙刻本
线装4册
24.6*17.2cm
是书写刻绝精雅,版面宽大,行格疏朗。通篇文字写刻上板,字体点划秀丽,爽朗悦目,墨色浓重为初刻初印之本。前有康熙又壬除夕茶坪老人徐永宣序,康熙六十一年恽鹤生序。此书可谓罕睹之物,黄裳先生以收清写刻本著称于世。然其《清代版刻一隅》无此书之身影。
词苑谈丛
清徐釚撰 唐圭璋校注
民国唐圭璋校刊稿本
1函线装4册
20*14
《词苑丛谈》,清初徐釚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吴江人。康熙乙未召试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是书搜辑词家掌故,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明,足为论词者总汇。但其征引旧文,乃随时抄撮所成,未尽注明出处,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有感于此,乃根据作者所引之原始文献,详加校勘,且注明出处,堪称《词苑丛谈》之定本。此乃出版之底稿本,与上海古籍出版物有诸多不同处,值得一研究。
新刻注释孔子家语语宪四卷
明羊城陈际泰释
明刘舜臣刻本
1函1册
23.7*14.5cm
此书中有明代版画12幅,书极罕见。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子部第3輯第21冊,北京出版社1997年影印,第1—66頁。
牡丹亭还魂记二卷
明汤显祖著
明怀德堂刊本
线装2册
25.8*15.8cm
是书收明代版画35幅,雕版精美,人物表情生动,线条细腻流畅,系徽派版画上乘之作。书内以大字刊汤氏原文,小字则为歙县名家朱元镇详加校注而成。图文并茂,甚便观览。卷端镌汤显祖自书序言。
西湖志
清雍正精刻本
线装40册
25*16.5cm
57年南京文物普查调查档案
一批 尺寸不等
1957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的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南京文物部门调集有关专业人员,对南京地区的文物进行了随即制定了文物建筑普查方案,提出普查包括革命遗址及古城郭、宫阙、关塞、堡垒、陵墓、楼台、书院、庙宇、雕塑、石刻等的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此次文物普查全面的、系统的对所查文物,进行登记造册,堪称南京文物的“花名册”。此批拍品中有近数百张文物调查表底稿,详细记载文物工作者和考古专家对南京地表文物的描述并附有大量照片,大多盖有“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西善桥人民公社”等各级政府公章,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庄子南华经四卷
明万历间闵氏刻朱墨套印本
线装5册
30*18.5cm
郑文公碑
旧拓本
线装1册
29*17.2cm
此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年,碑文正书1243字,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父郑羲生前事略,在山东省掖县城东南的文峰山。此碑为郑道昭书写,字体均为楷书,其结字宽博舒展,笔力雄强圆劲,有篆隶趣相附,为魏碑佳作之一。
汉仲和碑
旧拓本
经折装1册
34.8*21.5cm
此碑末见著录,极罕见。
汉西狭颂
旧拓本
经折装1册
33*19cm
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3.06米,横3.75米。历代书家对《西狭颂》极为推崇。文隽所著《书法精论》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康有为说它“疏宕”,“浑厚中极其飘逸”。梁启超在《碑帖跋》中称它是“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西狭颂》简介中说:“此碑书法方劲瑰丽、气势雄伟、为汉隶上品。”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书法选》中说它“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汉衡方碑
旧拓本
经折装1册
31*18.5cm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
汉砖石罐拓片摹本 丁二仲摹并题跋
旧拓片
4立轴
39.5*35*4cm
文物公司旧藏。
青铜器拓片摹本 丁二仲摹并题跋
旧拓片
4立轴
52*32cm
丁二仲(1868—1935)浙江绍兴人,原名丁尚庾,亦作上庾,艺作均署二仲,遂以此行。晚清著名的艺术家,对内画(鼻烟壶)艺术精通,而且对金石、篆刻、竹刻颇有研究其山水、人物、花鸟各类均擅,多数是仿宋,元、明、清绘画,画风博雅深邃,别具一格。与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号称晚清内画四大家。邓散木先生曾撰《齐白石舆丁二仲》一文,自谓一生最佩服之印人有四,除吴缶翁、赵古泥外,乃齐、丁二家,并云二家皆取法自然,无落古人窠臼,亦不曾师承过二刚辈,故其所作,无—点人为迹象。且指丁氏於废铜烂铁中悟得天然之凹凸纵横苔锈剥蚀形象,以之移入刻印之中,乃成自己家数。
文物公司旧藏。
江苏凤凰国际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设置:
1.草圣平生——纪念高二适诞辰111周年作品专场
2.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画派艺术专场
3.齐放争辉——“润德堂”私人藏画专场
4.民国往事——民国及清代书画专场
5.传承与超越——中国书画专场
6.新方阵——中国当代水墨专场
7.人生的跟帖——朱新建书画专场
8.当代金陵——南京当代艺术家专场
9.江南如画——江苏中青年书法及油画专场
10.金玉方寸——古代印章专场
11.食之砚田——古代砚台专场
12.籍古遐心——古籍善本专场
预展时间:2014年7月18至19日 上午9:00---下午18:00
拍卖时间:2014年7月20号上午9:00—12:00;下午13:30—18:00
拍卖地点: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察哈尔路90号)
咨询热线:025-83650708 13851887679(卫先生)
微信平台:fenghuangpaimai
官方网站:http://www.jsfhpm.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1号凤凰总部大厦A座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