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宗风——海外回流书画专场 12月21日 星期日 「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京廳II 13:00」
黄檗东渡 泽被异邦
黄檗宗祖师隐元像
黄檗宗道场
黄檗(bò),原为树名。《本草》中载:“黄檗,性寒味苦,气微俱厚。”黄檗宗祖师隐元诗中有“寒山彻骨寒,黄檗连根苦。寒尽自回春,苦中凉肺腑”之句。在禅宗里,黄檗树的这种苦性,被用来形容修行的艰苦,黄檗宗的名称即缘起于此。
一、黄檗宗的流源
明末崇祯三年,临济宗第三十二代高僧密云任黄檗山住持,密云之后其法嗣费隐以及的法嗣隐元先后接任住持。至南明永历八年东渡日本为止,隐元住持经营黄檗山达十七年,使黄檗山发展成东南第一大丛林。在此期间福清黄檗山教团诞生,黄檗派也因此形成。
南明时期,以隐元为代表的临济宗黄檗派的主要成员七十八人先后东渡日本。日本宽文元年(1661年),在隐元主持下京都黄檗山万福寺开始建设,使得临济宗黄檗派在日本有了固定的弘法道场。从此,黄檗派在日本落地生根,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日本禅宗的一个新兴宗派。明治九年,黄檗派正式改名为黄檗宗。同样以中国禅宗为流源,黄檗宗在日本崛起后,与日本临济宗、曹洞宗共同形成日本禅宗三大宗派鼎立的格局。
京都黄檗山万福寺作为黄檗宗的总本山,传承至今,已有352年,产生了六十一代住持,这些住持也是黄檗宗文化的最高代表。
二、黄檗文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自隐元在日本京都建立黄檗山万福寺起,黄檗宗不断发展,中国僧人接连东渡百多年。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再次大规模传入日本,影响佛教内外,波及江户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日本学界称之为“黄檗文化”。
在佛教内部,隐元及其弟子把黄檗宗禅净兼修的全新禅风传入日本,提倡严格的戒律,设立三坛戒会,规范僧人日常行仪。日本各本地宗派纷纷效仿,给当时生机不振的的日本佛教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在佛教以外,黄檗文化从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篆刻、印刷、音乐、语言、文学、饮食、煎茶、制药、医学等方面,广泛影响了日本社会。
正如日本学者柳田圣山所说的:“近代日本社会的进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离开黄檗文化的影响都是无法解释的。
三、黄檗宗的书画艺术
禅宗主张“菩提只向心觅”和“但行直心”的禅的意味,即摆脱了偶像的束缚和一切的戒律,使抽象的思想转为栩栩的形象,禅变为书,盎然生趣。正如《日本书法史》中所评述:“禅僧的气魄和文人的温雅,在书作中是被融合得那么完美。”
随着隐元在日本开法建寺,先进的中国文化大量地传入日本。而黄檗僧人多能书善画,作为开山祖的隐元,又是擅长书偈、书法的名手。隐元曾与大书法家黄道周、张瑞图等交往密切,常相与探讨佛教义理和书画诗文。其书法用笔真率,结体秀长,线条深圆而富于动感,枯湿交错,全篇字字少作连属,完全以气韵贯之成一整体。或许出于宗教的目的,倾向于“以一种斩绝的心态和布教的气氛出现”(《日本书法通鉴》),虽为草书,用笔却收多于放,纵逸之笔很少,笔触圆润豁达,仿佛云烟氤氲,诡奇迷离。这种韵趣纯然是典型的禅僧墨妙,为禅书代表。
隐元与木庵、即非为了弘法,都写下了大量墨迹,传播于信徒中,日本史称“黄檗三笔”。此外,隐元弟子中独湛、南源,法孙中高泉、千呆、悦山以及其他东渡僧人,也都擅长书法。绘画方面,木庵、即非、独湛精于佛像,大鹏以善画墨竹而著名。
黄檗宗历代高僧的墨迹,大都为日本寺庙、博物馆所珍藏。是继唐代鉴真和尚之后,对日本的又一次载入历史的重大的艺术文化输出。
四、黄檗宗历代主持谱系表
541
费隐 (1592-1660)
宝界乐无厌
水墨纸本立轴
尺寸:30×37.5cm
说明:海外回流,原装裱及原配木盒。
RMB 3,000-5,000
费隐(1592-1660年)
临济宗第三十一代传人。崇祯六年(1633年)于福清黄檗山开法,培养了以隐元为首的六十四位法嗣,巩固了黄檗山道场发展壮大的基础。当时的福清县令费道用拜见费隐后写道:“余尝同友人入山扣费隐禅师,见师皤然清癯,一语不发,而问者自远。其寺僧率循循缩缩,有精进相。因叹曰,黄檗之所以为黄檗也,向所称,岂虚哉?”
543
隐元 黄檗宗始祖(1592-1673)
达摩
水墨绢本立轴
尺寸:95.5×41cm
说明:海外回流,原装裱。
RMB 5,000-8,000
隐元(1592-1673年)
黄檗宗始祖,费隐法嗣,崇祯十年(1637年)为黄檗山万福寺主持。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宇治醍醐山建立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成为日本黄檗宗开山祖师。隐元在日本弘法期间,天皇赐予“光大普照国师”,备受日本朝野推崇。隐元带去的中国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印刷、医学和音乐等,日本称为“黄檗文化”。另外,隐元知识广博,诗文书法俱佳,著有《弘戒法仪》、《语录》、《云涛集》等,均为佛学界珍贵遗产。
544
独立(1596-1672)
论心千古
水墨纸本立轴
尺寸:123.5×31cm
说明:海外回流,原装裱。
RMB 無底價
独立(1596-1672)
黄檗宗高僧,隐元法嗣。杭州仁和县人,原名戴曼公。年青时习儒业,博学能诗,兼工篆隶。又就教于杭州龚廷贤,龚氏曾任太医院医官,使戴曼公尽得医术。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与顾炎武、戴耘野等人参加吴江“惊隐诗社”。清顺治十年(1653年),当时江浙一带抗清武装已被清兵平定,他见“乾坤亟覆,惨出奇常;大地腥群,荷存逋迹”,自感反清复明无望,乃泛舟东渡日本避祸。行医为生,与朱舜水相往来。次年,隐元来日创建黄檗宗,受其影响,削发为僧,法名独立。
546
即非(1616-1671)
观音
水墨纸本立轴
尺寸:145.5×34cm
说明:海外回流,原装裱。
RMB 5,000-8,000
即非(1616-1671年)
黄檗宗高僧,隐元法嗣,福州府福清县人,先祖为南宋理学家林希逸。崇祯十年随隐元参学,受菩萨戒。永历十一年(1657年)东渡日本,任长崎崇福寺主持。培养了法云、千呆等法嗣,法系绵延至今,形成了黄檗宗中的广寿派。
江苏凤凰国际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设置江苏凤凰国际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时代的丰碑——纪念魏紫熙诞辰100周年专场
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画派专场
新美术写实主义的春天——国立中央大学专场
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场
文心万象——新文人画专场
传承与超越——中国书画专场
新方阵——中国当代水墨专场
新经典——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锦绣天工——明清宫廷服饰专场
黄檗宗风——海外回流书画专场
民国往事——民国及清代书画专场
预展|时间
2014年12月19日-20日
拍卖|时间
2014年12月21日
拍卖|地点
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329号)